思智阅读馆

字:
关灯 护眼
思智阅读馆 > 直播:惊!龙凤猪凑不出一个太子 > 第105章 一生仕途坎坷的诗仙,二凤大夸赞赏李白的诗篇

第105章 一生仕途坎坷的诗仙,二凤大夸赞赏李白的诗篇


“公元732年,31岁的李白距离他第一次想要建功立业,也就是王维考中进士的那一年,已经过去11年。”

“这一年,李白因与人斗殴入狱,后被老友救出回到安陆。”

“此时妻子许氏父亲去世,李白的生活更加窘迫,之后其二人构石室、开山田,过了一段短暂的日耕夜读的隐居生活。”

“公元734年,33岁的李白迎来了自己的孩子,女儿李平阳,关于其女儿没有太多记述,只是在《李翰林集序》中提到女既嫁而卒。”

“公元736年,35岁的李白心有不甘,再次去了长安,希望寻得入仕机会,然而留给李白的依旧是失望。”

“也是在此期间写下《王昭君二首》。”

“公元738年,37岁的李白迎来了自己第二个孩子,儿子李伯勤,根据记载来看其一直陪在李白身边,过着布衣的生活。”

“公元740年,李白39岁,这一年好友孟浩然突然离世,平其悲痛不已。次年妻子许氏病逝,其心如刀绞。”

“不惑之年的李白失去了最爱的诗友与发妻,却又一贫如洗、一事无成。”

“经叔伯堂弟介绍,李白带着子女去山城娶到了刘姓女子,虽然刘氏身份并不高。但此时的李白也无官无才,遭到了刘氏嫌弃甚至厌恶常讥讽李白。”

“没过多久二人离异,离异之后李白又与鲁女结合,生育一子名为颇黎。”

“这位妻子为李白置办了一些田产,但不幸的是没过多久,这名邻家女便因病去世。”

“公元742年,41岁的李白人生已过大半,距离其第一次仕途求举荐已经过了21年。”

“也是在这一年,李白再次来到京都长安,在紫极宫见到了贺知章,对方当时已是84岁长者,身居太子宾客高官显位。”

“贺知章独具慧眼,读了李白的诗十分欣赏佩服,称之为谪仙。”

“而李白也在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推荐下,得到了唐玄宗的召见,玄宗给足了他面子,甚至绛辇步迎。”

“兴奋的李白立刻回到家中与儿女告别,写下了激情洋溢的《南陵别儿童入京》。”

“仰天大笑出门去,我辈岂是蓬蒿人!”

“而让李白没想到的是,玄宗只给了他一个翰林供奉的职位,负责给皇帝填词写曲。”

“李白对此非常不满,他认为自己有宰相的才能,辅佐君王治理天下才是自己的理想,而唐玄宗却把他当做御用文人。”

“在此之后,李白开始借酒买醉,甚至无视唐玄宗的召令……”

“天子呼来不上船,自称臣是酒中仙。”

“李白为人性格直爽,得罪了权相李林甫,在朝廷仅仅呆了两年。而这两年也是他这辈子唯一的一份正经工作。”

“9”天: 【说实话李白就只适合写写诗,他被玄宗封为翰林,翰林分为供皇帝娱乐的和为朝廷效力的,而李白就属于第一个,而且在官场上李白不懂变通注定走不远。】

@不服输的小伙伴: 【人总不可能十全十美,他的优点很强,所以必然的,在官场方面的缺点很明显,若真的老油条,诗里面便会少一分浪漫。】

节点: 【诗人多是官场失意人。】

“公元744年,43岁的李白被赐金放还,变相的撵出长安。李白深感仕途的艰难,随即便写下一组满怀悲情的《行路难》。”

“欲渡黄河冰塞川,将登太行雪满山。”

“李白的内心充满了不甘和悲愤,同年他在洛阳遇到了杜甫,接着在梁宋遇见高适,三人纵情游玩,不亦乐乎。”

“这一年的冬天,李白在与杜甫、高适分别后,去到了山城齐州紫极宫,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,成为了一名道士。”

“这一段时间的李白除了工作的事情毫无头绪,其他方面还是比较洒脱,此时的他和杜甫都不缺钱。”

“在那个车马很慢的年代,李白与杜甫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就两次相约、三次见面。”

“李杜二人一同评文论诗,一起纵谈大事,一伙寻道求仙,各种拜访亲友好不自在。”

“在与杜甫、高适同游的这一年,李白邂逅了他的第四段姻缘,宗小姐其祖父是宗楚客。”

“宗楚客之母是武则天的同族姐妹,且他也曾先后三次出任宰相,因而这宗家与李白第一次入赘的许家一样,同样都是显赫的门第世族。”

“年近五旬,两段丧偶李白迎来了最后一次婚姻,再次选择入赘。”

李世民:武则天?

“……”

以天道为法则,谁取名如此?

“公元755年,安史之乱爆发,此时的李白已经54岁,叛军连下洛阳、长安,唐玄宗逃入蜀中,并下诏令诸侯分领天下节度使。”

“永王李璘为江陵郡大都督坐镇江陵,他广招人才贤能,李白也是此时进入永王府做了幕僚。”

“志在平定叛乱的李白怎么也没想到,这会成为他政治生涯的终点。”

“永王企图割据江南,遭到唐肃宗的征讨,兵败被杀。”

“李白也因此被关入大牢,险些丧命。在此期间他托人献诗给曾经的好友,现任淮南节度使的高适。”

“在诗中,李白将高适比作张良,希望能对自己施以援手,但高适因为政治立场无动于衷。后在朝中大臣帮助下免除死罪,发配夜郎。”

899:【我感觉这仨仕途都挺坎坷的……】

$:【李白不适合在官场,高适,想救他都没办法,立场不对。】

“公元759年,58岁的李白踏上了流放夜郎的旅途,他一路逆流而上,走了大半年才到三峡。”

“三峡水流湍急,行程更是缓慢,心情低落的李白写下了,三朝又三暮,不觉鬓成丝。”

“此刻他身处人生的逆境,心情极度忧虑,前途一片黑暗,看不到任何曙光,青丝变白发。”

“好在李白运气不错,遇到了皇帝大赦天下,他高兴之余写下千古名篇《早发白帝城》。”

“虽是逃过了流放之苦,但他身背永王逆臣的标签,终究不可能再被启用。”

“公元762年,61岁的李白留下最后一首诗,《临终歌》后便与世长辞。”

……

唐朝。

在时锦初讲解的过程中,李白之前位面纷纷记下诗词,李世民手持李白诗篇目光炯炯,神色间满是思索。

良久,他缓缓开口:“李白之诗,豪放不羁,如天马行空,不受世间樊笼所拘。”

“其才情之高,字句之妙,令人赞叹。观其诗,能感其胸怀壮志,欲揽九天明月,亦能察其对世间万象之深情。”

李世民微微停顿,又道:“其诗意纵横,时而飘逸若仙,时而沉郁顿挫,能将山川之壮丽、人心之幽微尽纳其中。”

“每读之,皆如身临其境,仿若与诗人共历其境。”

他放下诗篇,踱步沉思:“然,其诗虽美,却也稍显孤高,似与尘世有隔。”

“虽有报国之志,却未能全然融入朝堂之规。若能敛其锋芒,或可为朝堂所用,为我大唐盛世再添华章。”

只可惜……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